初阳工程
为助力新加入华东师大教育集团大家庭的附属学校新教师把握时代脉搏、提升专业素养,继华东师大副校长、教育集团主任戴立益副校长开班第一讲后,8 月 20 日 - 22 日,一场场聚焦教育前沿与实践的讲座接连开讲,以思想的碰撞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华东师大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集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追溯文脉,筑牢教育精神根基
8月2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带来 “华东师大的文脉、精神与社会声誉”讲座。汤馆长以校史为脉络,回溯华东师大办学历程中沉淀的精神内核,从学术传承到社会担当,生动阐释文脉延续对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让参训者深刻理解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为厚植教育情怀、传承育人使命筑牢根基。

聚焦思政引领,锚定教育强国方向
8月21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政引领力提升的实践进路”开讲。许教授紧扣教育强国战略,剖析思政工作在育人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结合丰富案例讲解提升思政引领力的路径,为教育工作者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政育人实效指明方向,助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拥抱AI浪潮,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8月2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系教授李锋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法、实践与案例”。李教授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逻辑,从教学模式创新到管理效率提升,用实践案例展现数字化转型路径,为教育工作者适应技术变革、推动教育形态升级提供思路,助力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携手AI同行,赋能职初教师成长
8月2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校长邹淑君聚焦“与AI同行,卓越职初教师的自我管理维度与实践策略”。邹校长结合教师成长规律,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自我管理与专业发展路径,从时间规划到职业素养提升,为青年教师扣好职业发展“第一粒扣子”,助力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新锐教师力量。

系列讲座立足教师发展实际,涵盖精神传承、思政引领、技术赋能、科研创新与教师成长等关键维度,从宏观到微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专业指导。新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汲取讲座智慧,转化为育人实践,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能力投身教育事业,为培育时代新人、推进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共同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
作为新教师,十分荣幸能够参与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初阳工程”专题培训之中。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教育使命与时代发展的深度融合,让我明白“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责任与创新。此次培训既夯实了理论基础,又拓宽了实践视野,激励我将所学融入未来教学,追求更高教育价值。汤涛教授的校史讲授,让我深悟华东师大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的校训真谛,更懂教育者需以真为本、以创为翼,守护初心行远。其他培训内容紧扣教育使命,既夯实理论根基,又拓宽实践路径,指引将责任与创新融入教学,追求更高教育价值,激励践行育人初心。
——华东师范大学邗江实验小学 章旻皎
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交织的背景下,提升思政引领力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它不仅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应对科技革命挑战、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需求。许教授从历史脉络梳理了“生命线”理论的演进,指出思政工作须紧扣教育现代化使命,坚决防止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失败”。
作为新时代教师群体,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践行培训精神:一是筑牢信仰之基,深化理论武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二是创新育人方法,主动运用数字化手段,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三是严于修身律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我们将努力把思政引领力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培养拥有坚定中国心、浓厚中国情的可靠接班人。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 许佳欣
今日许教授的讲座讲透了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和实践路径。思政教育在培养人、塑造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文字不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更承载着价值和观念。讲座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理念让我特别有共鸣。它强调要“打破旧有观念的限制”,建立“从上到下设计、从下到上提升”的双向教学逻辑——这也点醒了我,语文教学不能只盯着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将文化自信深度浸润在日常生活教学之中。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浦东临港实验学校 李心雨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英语教师,本次关于“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政引领力提升的实践进路”的培训让我感悟良多。培训让我深刻领悟到,在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下,任何学科都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英语教学重在语言技能与跨文化交际,它绝非文化价值观的“飞地”,恰恰相反,它是我作为学生思想引路人的前沿阵地。我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中西对比中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使命。思政引领力绝非生硬的说教,它本质上是一种观念的力量和文化软实力,是一种“盐溶于水”的艺术。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创新话语与传播方式,将价值引领有机融入到真实的英语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际行动提升育人实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 周安琪
8.21日下午短短两小时,李锋教授把“高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讲成了“可用”的教学利器。最深刻的两点:一是AI可以秒批实验报告,却仍需教师用专业眼光二次“点睛”;二是AI教师的水平,最终取决于我输入的知识库质量。作为新入职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有意识做好物料储备,做到工作留痕,为未来训练属于我的“物理小助教”做准备。新学期,我想让学生遇见更精准也更有温度的物理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杨添宁
这次培训把“AI+教育”讲得特别接地气。以前我以为AI离课堂很远,现在发现它像“助教+设计师”。比如用Kimi三分钟出教案框架,用“智学网”秒改作文,学生立刻拿到带错因分析的报告,我就能腾出手来做一对一辅导。还可用AI做了“古诗+短视频”的跨学科小项目,孩子们自己写脚本、配音,学习兴趣噌噌涨。工具再炫,也得扣住学习目标,提前想好“人机分工”。先把作文批改和古诗复习交给AI,自己专注课堂追问和情感交流。下一步建个“AI小助手使用日志”,每周记录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看看是不是真的把负担减下来。这趟培训让我相信:会用AI的老师,不会被取代,只会更强大!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津泰达学校 尹莎莎
作为新入职教师,参加“与AI同行:卓越职初教师自我管理维度与实践策略”专题讲座倍感荣幸。邹校长对教师价值追求的解读直击心底——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智慧启迪、品性塑造与家国情怀的培育。“思考、行动、协作”三维支撑理念,为我打开了职业初期成长的新视野:既要借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也要在课堂实践中以言行陶熔学生品格,更需在多维协作中构建育人网络。台州学校的“气候行动”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应扎根真实世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我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在自我管理中锤炼本领,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智慧引路人。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鄢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