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Bulletin

关键字文章匹配

  •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品牌赛事|第六届历史学科统编教材说课大赛:铭记抗战历史,赋能新时代历史教育实践

时间:2025-06-30浏览:10设置



历史学科统编教材说课比赛


6月2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市历史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市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历史学科统编教材说课比赛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隆重举行。本次赛事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代语境,汇聚学界专家、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围绕中华民族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之间的关联展开教学研讨,探索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路径。




搭建专业平台引领历史教育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赛君在致辞中表示:“华东师大教育集团始终以‘引领基础教育创新,助力强国建设’为使命,自2019年创办说课比赛以来,已形成‘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品牌效应。赛事不仅为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智慧的舞台,更成为连接高校学术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桥梁。”她期待教师通过赛事“以历史唤醒民族记忆,以教学创新启迪青年担当。”作为主办方代表,周赛君对承办单位嘉定一中、协办单位嘉定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表示感谢:“嘉定一中在抗战时期的校史与赛事主题形成时空共鸣,这种‘历史现场’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正是集团倡导的‘以史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赛君致辞




从历史认知到教育担当



嘉定一中校长李元在致辞中回顾校史:“1937年,日寇入侵嘉定,我校校舍被焚毁、校园沦为养马场,办学被迫中断。但在校长陈奉璋带领下,师生积极声援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嘉定学生爱国运动的先声。”在缅怀历史中,李元校长介绍了如今的嘉定一中以举办“一二·九”歌会、展演“抗日救亡戏剧”等形式,来延续历史记忆和爱国传统。他深切地表示:“本届赛事聚焦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让我们得以用庄重的态度审视烽火岁月,这既是对统编教材核心价值的实践,更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李元校长最后指出,历史教育需肩负“塑造灵魂、启迪未来”的使命,期待选手“以统编教材为基础,挖掘育人价值,呈现照亮学生心灵的历史课堂”。

嘉定一中李元校长致辞




以赛事推动教师专业蜕变



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表示:“从一线教师到教育管理者,我亲历过说课比赛对教师成长的催化作用——历届赛事中,众多历史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形成上海历史教育的骨干力量。”她认为赛事对教师“史料解读、教材重构、学术转化”能力的提升具有独特价值,“今年赛事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贯通历史叙事深耕核心素养,既是对学科逻辑的梳理,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践行。”她提出赛事三大愿景:淬炼学者型教师队伍、彰显上海教育品牌、厚植师生家国情怀,“让历史教育成为照亮未来的精神航道”。

嘉定区教育学院许晓芳院长致辞




提升历史教育的政治站位与格局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历史学会副会长瞿骏代表上海市社联与历史学会对赛事表示祝贺。他强调今年的纪念活动与国家战略的紧密关联:“新华社已公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安排,9月3日将举行大阅兵,赛事内容需与这一重要政治议程同频共振。”他对参赛教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提升党的文化领导力”角度理解抗战史与中华文明的关联;二是警惕AI工具应用中的“思想战”风险,需审慎筛选史料;三是以“总体战思维”重构教学框架,引导学生从思想、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理解战争,而非局限于军事战果。他特别指出,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须遵循的共性原则,即细节规范的重要性,因为表述细节关乎历史认知的准确性。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瞿骏致辞




在立足主题贯通脉络中落实核心素养



本届说课比赛围绕“一战后国际秩序与二战起源”“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五大主题展开。说课教师按五个主题分组,每组两位教师就同一主题依据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程标准进行跨学段、衔学段、融学段的现场说课。


01

“一战后国际秩序与二战起源”

就主题一“一战后国际秩序与二战起源”,上海市浦东中学的张汝君老师通过整合初中教材,立足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结合丘吉尔《从战争到战争》一书的目录设计问题链,从凡尔赛体系建立与破坏的视角切入,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多重因素。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潘婧老师则从大概念教学出发,以“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为主线,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与二战爆发之间的关联,以及20世纪初国际秩序演变的总体趋势。

02

“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就主题二“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的周慧娟老师运用“相同与不同”的比较方法,从法西斯政权的特征、经济危机的应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影响等维度分析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引领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本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陈夏凡老师则以“德日如何走到一起”切入,分析了法西斯国家的扩军备战、对外扩张与法西斯政权建立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揭示了二战爆发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03

“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就主题三“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校区的李芬老师立足叙事,呈现了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各国走向联合抗战的过程,结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分析了中国抗战“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意义,并以“V字手势”的文化符号阐释人类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的沈清波老师则从全球视野审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在关联,阐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04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就主题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的沈淑雅老师通过历史图像与细节展示,突显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必要性,并勾勒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各大战场战略性转折的进程,从国内和国际的视角引领我们认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意义。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的孙南星老师则对比初高中课标与教材,寻找进阶衔接点,透过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两幅面孔来看二战的转折与胜利,立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审视其背后国际秩序演变的新趋势。

05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就主题五“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的朱萍老师以“战后和平”与“二战影响”两条明暗交织的线索,呈现了战后国际秩序与国际组织建立的过程,揭示了战后国际秩序仍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此为继而冷战开启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海市闵行中学的范江老师则通过梳理战后国际秩序演变的线索和趋势,阐明大国在斗争与妥协中建立起超越民族国家的国际组织,推动战后国际秩序在一段时期内从霸权稳定走向制度稳定,这是战后人类社会的重大历史进步,也为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当今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选手风采




专家评审体现学术引领下的教学升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选择性必修3教材主编余伟民在点评中肯定选手表现:“参赛教师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系统性,如从凡尔赛体系缺陷到二战爆发的因果链分析,又关注细节阐释,如通过‘二·二六兵变’‘水晶之夜’等事件揭示法西斯的本质,实现了宏观叙事与微观解读的统一。”他建议教师进一步挖掘历史复杂性,如中国战场对日本北进战略的牵制作用、绥靖政策背后的民意因素等,深化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认知。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选择性必修3教材主编余伟民作点评


经专家评审,赛事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说课风采奖”各一名。

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主持人黄爱梅为选手颁发三等奖

选择性必修3教材主编余伟民为选手颁发二等奖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历史教研员於以传为选手颁发一等奖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瞿骏为选手颁发最佳教学设计奖和最佳说课风采奖




以历史教育启迪时代新人



10位教师基于历史逻辑,遵循史学本相,带领我们回溯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难历程。重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不仅具有学术史的价值,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表达,它反映了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始终是不变的历史共识与价值取向。




历史教育的核心是让过去照亮未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将继续发挥高校学术资源优势,构建“学术指导—教学实践—成果转化”的闭环体系,通过赛事成果辐射,引导教师在“百年变局”中把握历史教育的时代内涵,培养具有历史思维、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合影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卓越 | 引领 | 担当 | 服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