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卓越讲坛第30期活动于6月24日上午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基于规准,走向深度的上海教研”主题,特邀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综合教研员,华东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赵雪晶老师担任主讲。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主办,华二前滩学校承办,华二前滩学校科研处施静艳老师主持。华二前滩学校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备组长及华东师大教育集团成员校、华二金山学校的骨干教师现场参会,华东师大教育集团成员校的广大教师线上同步参会。

赵雪晶博士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实践经验,为与会者描绘了新时代教研转型的清晰蓝图。讲座核心围绕三大视角展开。

“飞鸟之眼”观全局: 赵博士指出,上海教研已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实践范式,其核心在于将国家课程有效转化为教师理解、最终落实为学生经历的课程。面对教育信息化转型需求,上海教研聚焦队伍建设、方式创新与机制完善,推动教研活动实现从基于规范到品质提升的关键跃迁。其创新点在于构建科学教研模型、研发系列实用教研工具,并运用教研大数据进行基于证据的评价与教学改进,为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提供坚实支撑。

“蜻蜓之眼”立深度: 赵博士深入阐述了“深度教研”的构建路径。她强调,深度教研依赖于严谨的流程设计与创新的工具赋能。通过展示自主研发的系列教研工具,她揭示了如何提升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与获得感,使教研活动的质量变得“可视、可测、可提升”。

“蚂蚁之眼”做实处: 聚焦校本教研的微观实践,赵博士清晰拆解了“策划主题—设计活动—实施研讨—反思改进—评估效果”五步闭环流程,并分享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活动鲜活案例,为一线学校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赵博士特别强调研修一体对教师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她生动阐释了“教研训”一体化机制:教与研瞄准教学真问题,遵循科研路径,其成果直接反哺教学改进;训则肩负转化使命,将教研成果通过研训课程辐射广大教师,促进其专业进阶。她以形象的“可燃物(教研活动)、助燃物(教师)、引火源(主题)”比喻,强调教研工具作为关键助燃剂的重要性,并引用音乐家观点类比教研活动中教师与研究进程的同频共振,方能激发教育生命力。

赵雪晶博士的精彩分享,为华东师大教育集团成员校的教育同仁们在教研探索之路上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核心动能。本次讲座为教育集团成员校建设高品质教研体系、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行动指南。集团成员校将以此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基,在“基于规准,走向深度”的改革新篇中,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