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教育集团邀请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李家成教授,开展了主题为《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结构与方法结构》的报告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各附属学校参加了本次线上“云讲座”。
线上讲座拉开序幕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办学思想的重要贯彻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李家成教授聚焦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结构和方法结构两个核心词,从“认识中国班级的特殊性”、“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结构”、“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结构”和“班主任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四个方面展开阐述,通过问题思考和案例分析,以促成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指导建议。
李家成教授表示,中国班级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制,班主任工作的探索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中国班级特殊性的一个理解发展。我们把班级理解为是一个教育班,在这个班级背景下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与各科老师进行分科教学不同,班主任需要照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德育纲要、学校活动、年级活动和班级活动等,要面对来自学校、来自区、来自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的某些期待和工作的要求,所以班主任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要有整体的把握,形成清晰的内容结构。

李家成教授作报告
接下来,李家成教授从六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结构。第一方面,学生干部培养和班级岗位建设方面主要强调班级要有组织。中国班级主要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班主任首先面对的是一个班,这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就需要有组织和团队建设。班主任要通过这种组织建设和学生的团队建设,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有同理心,在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培养发展学生。第二方面,班级文化建设永远存在。它显性表现为班级的布置,隐性层面则是班级的价值观。班主任要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有助于学生一生享用的班级文化和理念精神,要有意识去建设、去经营、去发展班级文化。第三个方面是主题活动与主题班会开展。李家成教授以“班徽设计活动”为例子,建议班主任多研究主题活动怎么开、怎么组织、怎么互动以及怎么不断提高,强调这是体现班主任专业性的一个切入口。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主题活动与主题班会,它的质量和它的教育效率将是巨大的。第四方面是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的融通。因为中国班级的特殊性也在于分科分领域,很多不同学科的专业的老师保证专业领域的教育质量,但是在班级层面上我们需要协调和沟通,因此,班主任要和各科老师合作,设计一些共同的活动,帮助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融通。第五方面是学校学生工作实践介入。班级活动可以演变为学校大活动,参与学校活动,能充实自己的班级文化。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时,班主任一定要考虑对班级是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第六个方面是注重社会性和自然性资源的开发。与各科教师有教材参考不同,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性空间,可以将本土文化或社会重大事件,甚至每天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到班级教育中,将文化、活动等班级产物联系起来。以上六个方面,把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设计为一层一层的形式来探索发展,对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结构有很大的启示性作用。
李家成教授作报告
华东师大二附中嘉善实验学校参加线上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参加线上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外国语学校参加线上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港利实验学校参加线上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青岛学校参加线上讲座
华东师大二附中前滩学校参加线上讲座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十中学参加线上讲座
“云讲座”集体合照
本次讲座为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指导。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外国语学校教师丁杨在心得体会中提到:“本次讲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与其做一个事无巨细为学生考虑好的班主任,不如做一个将权力下放的班主任,我们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让学生去直面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撞出令人惊喜的创意。”华东师范大学港利实验学校教师李传真也谈到:“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自主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获得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青岛学校合肥路小学教师庄奇瑾就讲座中提到的班级日常活动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次讲座中,李教授用丰富的班级建设实例告诉我们班主任要重视对班级日常生活资源的捕捉、判断、研究;要增强对班级日常生活的研究、开发、生成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班级日常生活的主人。”附属青岛学校合肥路小学教师张一鸣则从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提高自身素质两方面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要把讲座中学到的经验、方法都运用到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去,扎实而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