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Bulletin

关键字文章匹配

  •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学科教研联盟|读书月特辑:阅读教学与教师研修的双轨创新

时间:2025-04-29浏览:10设置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成员校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附属杭州学校、二附中附属初中和附属紫竹小学的活动极具代表性,既有打破学科和课堂边界的阅读创意表达,也有走出书本的“场馆阅读”与科学教育实践,还有基于“三生万物”哲学思想的教师“森系”读书研修,共同展现了学科融合与教师成长的双轨创新样态。



读书,使人进步


01

全阅读节创新之旅:

变“学习阅读”为“用阅读来学习”


以多元形式搭建阅读桥梁,

从光影演绎到童话编织,

从艺术创作到实践体验,

每个工作坊都是

一扇探索跨学科阅读的窗口。

4月21-22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举办了第六届全阅读节,以“春天,我们一起读书”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发了师生的阅读热情。







以阅读为核心路径的

跨学科主题学习


活动从清晨的“我从书中来”拉开帷幕,孩子们化身书中角色,带着精心挑选的书中金句在校门口互相问候。

全阅读工作坊成了跨学科学习的奇妙乐园,校园化身为阅读探索场,11个精品工作坊和33个工作坊全面展开。不同年级围绕不同的经典读物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孩子们在工作坊中通过光影剧场、童话编织、艺术创作、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故事中的知识与智慧,感受阅读的多元魅力。

一年级围绕绘本《夏天》,开展“夏日光影剧场”工作坊

二年级围绕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开展“萌牙数量大冒险”工作坊

三年级围绕《夏洛的网》开展“蛛丝妙想大冒险”工作坊

四年级围绕《十万个为什么》开展“真相调查员”工作坊

五年级围绕《西游记》开展剧本杀工作坊

附属杭州学校饶馨月老师执教跨学科研讨课《火眼金睛探成长》

附属杭州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王乐芬主题报告


“本次活动,不仅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对话的平台,更为一线教师示范了从一门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视角、从整本书阅读作为主题设计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和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董蓓菲


02

校园博物馆阅读课程:

走出书本,走向未来世界


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提供知识、启迪思维,

馆校合作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项目化学习促进知识实践转化,

三者协同,激发学生科学想象力与创新力。

4月23日,在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举办的“加强科学教育‘阅读与项目化学习’专题研讨活动”中,刘雅清(生物)和段熙(语文)两位老师共同呈现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扇动时光的翅膀》公开课。该课程在《昆书记》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校园博物馆参观、自主探索、扩展阅读,引发学生从科普阅读过渡到科学文献阅读,并开展相应探索实践。教师以“昆虫翅膀起源与飞行演变”为主题,设置了三个递进式学习任务,通过“做中学、学中思”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实证精神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扇动时光的翅膀》公开课

华二紫竹、华二附初李娜副校长介绍学校项目化学习的创新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

华二附初语文教研组组长肖建红分享创新阅读教学的探索。








“科普阅读 + 场馆学习 + AI 赋能”

的育人模式



“我们引导孩子们,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学会在场馆中阅读。2024学年,我校与科技馆、自博馆合作,成功引入了‘北极展’和‘昆虫展’,同学们通过场馆阅读,引发问题、思考、实现发现和探究,校园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更多元的展示形式,天然构建了跨学科学习场景。老师们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了勇于改革的意识,增强了基于场馆资源和AI工具进行教学的能力。”


——华二紫竹分校、华二附初校长施洪亮



“‘昆虫的翅膀从哪里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类现在也借助技术的翅膀飞了起来,将来也许能进化出像昆虫一样的飞行器,并且具有和昆虫一样的变态功能,技术的进化就是从自然的进化演变而来,由于技术的进化,我们可以征服越来越多的空间。今天的课堂、(校园博物馆的)主题展就是促进学生发现自然中更多的奇妙,来创造我们更好的未来。”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03

教师“森系”阅读研修:

以书为根,育研修生态


“一木立本”“二木成林”“三木聚势”

让教师在阅读中积淀、

在协作中生长、在融合中创变,

构建“教师主动发展、团队协同共进、

资源多元共生”的小学教师研修新生态,

让研修如树木生长般自然。

4月23日,华东师大紫竹小学举办了“基于‘森’研修的教师成长生态探索”研修活动,探讨基于日常研修的教师专业成长。

蒋方叶校长做《“以书为根,育研修生态”》主题汇报







“个体深扎+团队共生+生态创生”的

立体化研修体系


“森系研修”按教师发展阶段,开发三级书单,精准滴灌成长需求;建三维笔记法,开发闭环工具,促进理论向下生根,构建个体研修 “生长极”。以读书为 “生长轴”,分层培养,构建 “年轮共生圈”;以读书为催化剂,立体研修,打造 “森字三角模型”,搭建团队研修 “共生体”。借助跨域融合、技术赋能、文化浸润,培育自觉生态,创生研修生态 “共同体”。

情景剧“一本书的基本打开方式”,再现以阅读为媒的长程化教师研修

小品剧“谁动了研修宝典”,展现教师团队在专业成长中的实践与传承

“共话群生共长”圆桌论坛,围绕研修形式、创新实践等话题展开讨论



“读书,是最长远、最灵动的研修,研修,是最深刻、最自觉的阅读。附属紫竹小学开辟了一条精读筑基、研修融合、跨界共融的教师专业发展‘书香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赛君



“研修不止是教研,怎样的研修才能真正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呢?附属紫竹小学的‘森系’研修文化体系,以根系深扎、干枝共生、万木成森的生长逻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体系化的,具有启发意义的答案。教师的专业阅读是教育认知的基因工程。紫竹小学的根系书单正是通过阅读的‘三螺旋结构’将理论养分化为教学认知的DNA。紫竹小学的研修工作坊让我看到了细节化教研、长程化生长……伴随深度阅读,让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专业年轮上的刻度。智能时代的教育倡导的是,技术为教育赋能,教育为技术赋魂,对此紫竹小学的森系研修也提出校本化的回应,既与技术为伍,又始终以育人温度为内核……叶澜老师对教育的解读‘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转化。”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


· END·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集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