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主题为“‘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研讨活动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举行。活动由教师教育学院郭宝仙教授与联盟实践导师、虹口区英语教研员芮学国老师共同组织和指导。来自15所附属学校的初中英语教师以及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虹口区强校团队的英语教师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前线下听课磨课
活动伊始,天山初级中学陈红校长作了热情的致辞。陈校长回顾了天山初中的发展历程,通过积极参与市区和联盟各项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使教师们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师自觉成长,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陈校长充分肯定了英语教研组团队的合作精神与专业自觉精神,并预祝本次研讨活动圆满成功。
陈红校长致辞
七年级英语备课组作为代表,具体阐述了备课组是如何落实听说课堂教学的。备课组组长李玲老师作了题为“单元视角下的七年级英语听说课设计”的分享。李老师以7AU5为例,分析了该单元的整体单元规划和课时划分,并聚焦听说课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本单元第三课时听说课部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评价设计落实相应的单元目标。
周翌老师与七(4)班的同学们呈现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听说课,具体展示了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本课为沪教版牛津英语7AU5 第三课时On a removal day。周老师以一段外教老师Michael与Mrs. Li的对话录音,让孩子们知道,Michael搬新家了,并成了Mrs. Li的邻居。Michael希望大家帮他想想如何布置新家。得知这个任务情境,学生们立马兴致高涨,都跃跃欲试,想要帮Michael出谋划策。于是,周老师趁着同学们这股兴致,马上进入到新课教授环节,即为新家选取哪些家具和物品(生词教授),并如何把它们摆放到适当的位置(介词的教授与运用)。然后,在小组活动环节,周老师让孩子们进行头脑风暴,一起说一说大家为Michael挑选的家具,并根据Michael的需求、物品的必要性等原则,再精挑了5-6样家具物品。同时,为了让孩子们始终关注本节课的重难点,周老师还让每个小组通过评价量表,对其他小组的新家布置进行评价。本节课通过任务情境,将整节课的新课教授和活动产出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场景中,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经历,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课堂上评价量表的使用,不断强调本课课时目标和重难点,同时教会学生反思课堂活动效果。
周翌老师展示课(直播画面)
联盟实践导师、虹口区英语教研员芮学国老师对于活动进行了点评。首先,芮老师肯定了英语教研组在听说教学研究方面的前瞻性,在新中考改革英语听说测试要求正式颁布前,就一直坚持对于学生的听说训练,并不断将听说课程建设朝着更加系统、完善的方向发展。此外,芮老师也充分肯定了英语教研组各位老师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专业发展成效显著。针对本节课,芮老师认为,听说课课型特征明显,教学路径清晰,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且达成度较高。芮老师还高度评价了课堂活动中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与内容的丰富性,而这些与老师长期的课堂教学引导和训练是分不开的。此外,芮老师认为本课课堂活动的设计利于培养学生问题的解决能力,并关注到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接着,联盟校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的范俊英和华东师大一附初中的黄静怡等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老师们都认为学校听说课程建设和课型的研究意识非常超前,做法也很扎实,值得借鉴和学习。
实践导师芮学国远程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郭宝仙教授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首先,她充分肯定了天山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从局部尝试到整体思考设计、以目标设计为抓手,带动教-学-评一致性落实、从整体教学目标到分学段、分单元、分课时层层落实等,这一系列探索非常值得肯定和借鉴。其次,郭教授高度评价了学校在教学评价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郭老师表示,天山初级中学的听说课程评价设计不仅能关注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能体现学生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这种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活动展示的课例来看,课堂评价量表所设定的评价内容都是本课学习重、难点,且做到了标准细化,学生可观察、可评价、可测量,从而真正做到以评价促进学习。此外,郭教授认为,语言学习中“听”是重要的输入方式,如果在听说课型中能同时关注“听”的评价,进一步设计与“听”有关的评价量表,那么将大大促进学生“听”与“说”的同步发展,从而使我们的听说课堂评价更为全面。
学科指导专家郭宝仙总结活动
供稿:联盟初中英语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