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校管理

Affiliated Schools

关键字文章匹配

  •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附属天山学校|我与祖国共成长——2019年主题教育活动侧记

时间:2020-01-03浏览:37设置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我与祖国共成长,我与时代共奋进”主题教育展示活动。各年级、班级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生动形象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学校创建特色校工作开展生命科学素养之生涯指导教育,力求将学生培养为“尊重生命会生活,善于选择会发展,勇于负责有担当,素质全面有特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9月-11月,分三个阶段开展了系列活动:

      (1)宣传准备阶段:时政教育系列品牌课程《月阅谈》在升旗仪式上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长宁、上海、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同学们的实际生活提出系列思考题,组织演播室现场讨论互动,并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继续组织同学们深入思考、交流,建立“民族自信”。


      (2)活动开展阶段:国庆期间组织全体师生开展“高歌献礼新中国,强身健体展风采”、“带着国旗去旅行,真挚祝福我来送”等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3)成果展示阶段:分年级、班级开展“我与祖国共成长,我与时代共奋进”主题教育课,党员老师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心得体会,作为政治辅导员进入对应班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019年12月31日下午1点,老师们集聚1号楼308会议室,对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此次会议特邀教育学院德育室主任刘景旭专家来校指导。
会议上,骨干教师分享了各自的备课历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优质主题教育课的见解。

       吴承翰老师分享了自己从宏大的爱国主题背景下寻找教学切入口的过程,他从“认同、热爱和担当”三个层面开展教学,通过生动的素材和活动,从“态度、情感和行动”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张金娟老师的主题教育课围绕“我问.我思.我行”而展开,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通过“国”字的演变历程、我国近现代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是什么,为什么爱国以及怎么样爱国”,同时强调了我校政治辅导员的参与赋予了主题教育课更多的感染力。


       郑莉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她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调动学生主动性,启发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只要有信仰,都是追梦人。


       长宁教育学院德育主任刘景旭老师对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给予了五点评价:
       1. 时代性。我校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爱国主题教育,紧扣时代主题;
       2. 全员性。党员教师以政治辅导员身份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体现课程育人的特点;
       3. 多样化。24个班的主题教育课各有千秋,班主任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4. 专业性。从老师们分享的磨课经历中,可以看出老师们没有使用“道德绑架”给学生强行灌输价值观,而是逐步引导学生走向价值;
       5. 善反思。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积极听别人的课,思考如何改进自身的教学。
       最后,张李华副校长为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爱国主题教育课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三个“点”。
       1. “小一点”:虽然爱国教育主题背景很大,但切入口可以很小,即“大题小做”;
       2. “近一点”: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年龄特点;
       3. “深一点”:主题教育的立意可以更深远,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充实而圆满,老师们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不仅对如何上好一节主题教育课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班级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共鸣!


信息来源: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