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Bulletin

关键字文章匹配

  •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赴滇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时间:2019-07-12浏览:24设置

      一直以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社会各界追问的话题之一。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不同的个性和潜能,但当前单一的评价模式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2019年7月8日至12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走进云南,就全国政协2019年度重点提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从昆明市到文山州,从红河州到玉溪市,调研组深入了解了云南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并与省政府、省政协及省级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
      作为此次调研组的成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是有备而来。今年三月,他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件名为“关于巩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提案,该提案被确定为今年全国政协的重点提案之一。
      作为提案人,走进此次调研的每一所学校,戴立益总会有不同的视角。在玉溪市红塔区,他将相机聚焦在了学校教学楼楼道上的“文明之星”“,管理之星”宣传画廊上。
      “青少年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的培养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方向,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长期、严肃、不容松懈的政治任务。”戴立益说,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挑战。比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隐患。而调查显示,弱势阶层家庭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青少年、乡村薄弱学校中小学生等群体在理解、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明显较弱。
       在提案中,戴立益呼吁要在全学段将学生身心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在学校严格保证体育课时数,增加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同时,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真正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身心健康、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等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标准。
       戴立益指出, “要打通儿童异地就学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议在国家层面根据受教育人口流动形势,建立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转移制度,增加流入地教育资源供给。放宽儿童异地就学、升学的政策限制。建立补偿机制,鼓励母亲在流出地照料子女。建议通过货币补偿,为母亲提供在农村照料子女的正向激励。” 
       据介绍,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此次一共收集了6件关注教育话题的提案,包括“让义务教育回归‘办学初心’”“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建设”“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立足教育质量完善中小学生‘减负’政策”“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筑牢立德树人基石”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