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我校依托华师大教育集团及“丽娃中文讲堂”优质资源,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莅临我校开展《华外讲坛之教授有约》系列讲座,讲座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为主,力求贴近中学生实际,兼顾现当代文学与文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
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下午,我校诚挚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柏晓鹏教授开展讲座《华外讲坛之教授有约——大模型时代的语言学习》。
教授简介
主讲人:柏晓鹏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副教授
主题:大语言模型时代的语文学习
简介:柏晓鹏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曾在南洋理工大学华文教研中心任(新加坡)高级副研究员、布兰戴斯大学(美国)计算机系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词汇学。目前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年5月23日
柏教授为同学们演示新时代语言模型的各类功能,讲述语言模型对于语文学习的影响,同时向学生们传授语言模型的应用方式与场合。


首先,讲座以话题——ChatGPT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说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便是对话的自然。同时柏教授讲述了大模型时代其余突出的表现,让同学们对于ChatGPT等附带语言模型的程序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柏教授向同学们阐释语言学习的目的与语言模型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学习并非对汉语本身的学习,而是基于我们的母语所进行的思维训练。而语言模型会使现今部分需求技巧性的能力在程序的帮助下成为基本要求,却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的价值观与判断。因此,未来的语言学习必将摒弃重复性而倾向于创造性。
《孟子·离娄下》中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更改几笔,便是“人之所以异于机器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柏教授建议学生们将大模型视作辅佐学习的工具,在学习中敢于抱有自己的见解。
这次讲座让同学们明白在大模型的时代浪潮中,不应将过度依赖于语言模型,亦不应对语言模型怀有畏惧,而是坦然面对,顺应时代发展,在语言模型的帮助下探知求索,才是面对与大模型时代接轨的青春最亮丽的一抹答复。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