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Bulletin

关键字文章匹配

  •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卓越讲坛第31期| 以“学科实践”为径,化知识为素养

时间:2025-10-27浏览:12设置

1024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卓越讲坛”第31期、集团跟岗培训活动在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全国课程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安桂清教授主讲,围绕“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实现路径”,系统阐述素养时代教学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华东师大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赛君、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校长瞿平参加活动。

合并卓越讲坛.png

周赛君指出,此次活动搭建一个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区域与校际间的信息壁垒,帮助教育集团成员校教师们接触前沿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她强调,华东师大教育集团始终关注成员校教师成长,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瞿平校长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与教育实践经验,向在场学员们分享了她的建议。她鼓励学员们将此次活动所学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勇于尝试将新方法、新理念应用到实际课堂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与优化,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的优秀教育从业者,未来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安桂清教授开启了本次活动的讲座。她以“从两种知识观说起”为引,指出当前教育正从“表征主义知识观”向“生成主义知识观”深刻转变。她强调,一个有知识的人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能提出深刻问题、熟练运用工具资源、具备批判性思维与判断力,并能将信息转化为有效行动与创造性解决方案的人。

在阐释“化知识为素养的内涵”时,安教授从素养的概念谱系出发,指出素养不仅是“做事与成事的能力”,更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化知识为德性”的修养境界。她提出,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跃迁,必须达成“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德性之知”三者的统一。

围绕“教学认识论的转型”,安教授提出具身认知、情境认识与实践认识三大理论支撑,强调学习是“打破原有实践状态,并固化新实践的过程”。她特别指出,应推动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的转变,在任务解决中“顺带掌握知识”,而非先学后用。安教授将学科实践定位为“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核心媒介”。她通过科学、数学、历史、语文等学科的实践样态,生动阐释了学科实践的本质是“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运用学科概念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她以“设计春分食品”“侦查高空坠物来源”“制作净水器”等丰富案例,说明高阶任务如何自然包裹低阶知识,实现“做中学”与“思维跃迁”。

整场讲座立足国际视野,扎根中国教育语境,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现场及线上参与的各集团成员校教师提供了清晰可行的素养落地方向,为推进教学改革、构建素养导向的课堂提供了系统而有力的专业支撑。

华东师大教育集团将持续通过此类高品质学术活动,推动成员校在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方面的深度探索,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返回原图
/